4月2日,《人民日报》以《政府要助力,企业要发力》为题,聚焦地方党委政府与企业共克时艰,齐心协力推动复工复产的经验做法,并报道正泰在疫情面前,依靠科技赋能,走智能制造之路,保障产能和订单交付。
(《人民日报》2020年4月2日 第5版)
“不复工睡不着觉,复了工要操心的事情更多。”最近,浙江一位纺织企业主的感叹,引起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共鸣。确实,好不容易接回外地员工,企业复了工,也逐渐能够开足马力生产,但是上下游产业链仍未完全疏通,一些老订单“跑”了、新订单还在洽谈中,产品一时销不动,资金链自然也绷得紧紧的,这些都让企业经营者倍感压力。
面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,各地党委政府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、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,帮助企业纾难解困、共渡难关。以浙江省为例,率先出台“稳企30条”政策“组合拳”后,又先后两轮出台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系列政策,并针对企业用工难、物流运输难、产业链联动难、资金周转难、保外贸订单难等共性问题,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撑。
初步匡算,浙江通过落实落细中央和省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,全年计划为企业降本减负2700亿元;今年还将压减政府开支约230亿元,统筹用于疫情防控和稳企业稳发展等支出。这些政策“组合拳”既惠及大企业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,更考虑到广大中小微企业;既关心企业复工率,更关注复产达产率;既管当下,更着眼长远。
特殊时期,惠企系列政策如同“及时雨”,努力对冲突发性的不利因素,对复工复产发挥了撬动和辅助作用。然而,企业要解开难题、走出困境,从长远看,起主导作用的仍应是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、内在活力,这才是更长久有效的“助推器”。近日,浙江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调整为三级响应,疫情防控战已进入“下半场”。“前一时期的复工复产以政府推动为主,基本任务是确保风险可控下的生产经营恢复,畅通人流、物流、商流。”一位浙江省疫情防控相关同志坦言,“随着复工复产的节点任务基本完成,企业不少共性问题初步得到化解,但许多个性问题还在不断凸显,需要企业努力解决”。
在疫情带来的困难面前,有的企业尝到了智能制造的甜头,有的企业加快了“机器换人”的步子,一些地方和企业进一步认准了依靠科技赋能,走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路子。记者在采访中看到,在位于乐清市的正泰电器数字化车间,以正泰工业互联网平台为“大脑”、信息化系统为“神经”、无人物流系统为“血液”,智能流水线正显现优势。一名工人就能控制10台机器,一条流水线就能兼容15道工序、同时生产20多种产品,满产状态保障订单交付。在龙泉市,一家压缩机制造企业在疫情期间拍板决策,6月底前投入两条无人化生产线。企业负责人的话很有代表性:“疫情影响下转型升级更迫切了,智能制造更得主动作为。”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。越是在这个时候,越要用全面、辩证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,越要增强信心、坚定信心。”对于企业而言,越是面对困境,越要保持定力,面朝创新谋出路,转型升级不停步。“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”,这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。
上一篇:没有了
正泰网站群